IDC:2013年中国ICT市场10大预测
2013年中国ICT市场仍将处于调整期,而第三平台已成为未来ICT市场的新主流,论坛门户网站建设,其相关的硬件、软件和服务仍将引领中国ICT市场的增长……
受全球经济及中国自身调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速开始回落,2012年GDP的年均增长率回落到7%~8%之间,结束了自2002年以来连续10年高于8%的增长,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弱增长的调整期。在此调整期间,变革和转型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变革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转型涉及经济结构转变、产业结构转变、环境影响转变、城乡结构转变。
IDC中国区总经理霍锦洁说:“2013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而中国ICT市场在2013年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经济的变革与转型既为ICT市场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第三平台(电子商务等应用都带动了数据源种类和数据量的持续快速增加,而传统的数据库和基础架构根本无法及时处理、管理和分析如此庞大的数据集。IDC观察到目前大数据不是某一类产品主导,它将会带动包括基础架构硬件、软件以及相关服务整个产业链的变革。从行业角度看,大数据应用走在最前面的是互联网行业,电信、金融以及政府行业用户都开始关注大数据方向,并已经有了成功案例。2013年,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试水大数据平台和应用。大数据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分析应用市场的快速成长,从主要应用类型来看,除了深层次的客户关系管理之外,实时的风险管控在2013年也会成为商业分析应用新的增长点。
■ 移动应用和社交将会深入融合到企业级解决方案之中
作为IDC定义的第三平台的两个关键要素,移动和社交媒体都将会在2013年更多地与企业级软件融合,移动和社交媒体会成为企业级应用的新入口。除了传统的企业级应用软件企业之外,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会在这两个方向上发力。根据IDC的数据,201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11亿,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1亿,这标志着移动终端将超过PC成为用户访问互联网时使用最多的终端。企业级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已经从收发邮件和办公自动化,开始拓展到业务类应用的移动化。社交媒体从以面向个人消费者为主逐渐走入企业,与传统的企业级应用融合,为企业提高协同工作效率、实现社交商务提供了重要平台。移动社交与企业级应用的融合也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 底层智能开发成为智能终端发展的成功因素
2012年智能终端产业的变化日益复杂,中国客户超前的体验需求逐步提高,如何刺激市场进一步发展,让客户购买第二台、第三台终端产品已成为厂商的关注点。传统的应用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市场的热点将从传统的配置及应用商店的竞争,进一步升级到深层智能平台的开发。如折叠屏幕、语音输入、多点触控等的开发。IDC认为,未来的中国智能终端的深层竞争主要存在于3个方面:智能传输与功耗管理、智能外形、智能输入。
■ LTE和宽带牵动电信市场新格局,牌照未发,投资先行
传统语音业务增长乏力,使得以移动宽带和固网宽带为基础的数据业务成为拉动运营商业务增长的首要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9月宣布4G牌照的发放时间将大幅提前,论坛门户网站建设,最早于2013年底发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中国移动4G的筹备工作一直有条不紊的进行,迫于竞争压力,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不得不加快将4G提上议事日程的步伐。而在固网市场,中国移动获得固网牌照几无悬念。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即将挂牌,获得固网牌照。固网市场“四架马车”的竞争格局即将形成。为取得先发优势,各大运营商在获得牌照之前已经纷纷开始积极布局。
■ 服务外包合作关系由契约型向业务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型
服务外包战略中IT服务与业务服务融合的趋势将进一步凸显,客户的发包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对接包服务商对于业务的理解提出更多的要求。IDC预测目前的经济环境将催生客户与服务商之间新的合作关系,新的合作模式将与业务结合得更为紧密,同时产业的整合将持续。总体而言,服务商与客户将从传统的“契约型”外包服务关系向更为灵活的“战略合作伙伴型”外包服务关系进行转变。
■ 企业级移动整合管理服务将成为2013年的市场热点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或者正在考虑向移动业务平台转型。IDC预测,移动应用向企业的渗透不仅将为传统的管理服务内容注入新的内涵,同时整合了移动应用的管理服务也是服务提供商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方向。在这样的环境下,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变。
■ 电子商务社交化,线下与线上多渠道协同发展是2013年的主旋律
受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影响,电商企业仅仅依靠大量广告投入来获取流量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急需寻找低成本、高效的流量获取渠道。同时,社交平台经过前期培育,用户接受度和使用率得到大幅提升后,也需要寻找广告之外的流量变现方式。基于双方共同的合作需求,IDC相信2013年电子商务企业与社交平台的合作将进一步提速。另外,受电子商务市场高速增长的驱动,传统企业纷纷“触电”;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和服务能力,已有不少电子商务企业开始尝试建设实体渠道。因此,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共同协调发展,将是2013年的主旋律。
Gartner:2013年及未来中国IT市场5大预测
Gartner预计,2013~2016年中国企业IT市场支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8%,高于全球同期3%的增长率。尽管与全球IT市场有共通之处,但仍然面临着具有该市场特色的独特挑战与机遇……
Gartner近日发布2013年及未来中国IT市场的5大预测,以反映中国IT市场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在云和移动性领域。分析师指出,尽管中国的IT市场与全球IT市场有共通之处,但其仍然面临着具有该市场特色的独特挑战与机遇。
Gartner预计,中国企业IT市场的支出将从2013年的1178亿增长至2016年的1724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高于全球同期3%的增长率。
Gartner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与很多新兴市场一样,云和移动性现在极为热门,而企业也在积极采用虚拟化技术,这是通向云的关键一步。由于不像西方企业受到旧有系统的阻碍,中国企业率先采用新技术的几率更大。但是,目前对云的大肆炒作也有可能在数年内导致云计划无法实现市场预期。在移动领域,中国市场极具本地特色,尤其是在快速增长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更是如此。”
Gartner针对2013年中国IT市场的5大预测涵盖虚拟化、智能手机、个人云、平板电脑和公共云服务这5大市场。
■ 2013年,联想将成为中国顶尖的智能手机供应商
联想是全球领先的PC制造商,而该公司的移动手机业务也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与2011年第3季度1.7%的市场份额相比,其2012年第3季度在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增长到了14.8%,使其成为领先于苹果(6.9%)、仅次于三星(16.7%)的第2大智能手机品牌。在中国,联想是唯一能与国际顶尖品牌进行竞争的本土公司,这主要归功于该公司的本土品牌认知度、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强大的产品组合及合理的定价。联想将品牌定位为面向中低端用户,这是其未来增长的最大推动力,也是国际品牌稍欠缺的部分。同时,更好的品牌和分销将令联想在开放市场从本土竞争者那里获得更多份额。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助力联想成为中国顶尖的智能手机供应商,尽管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
■ 2014年,至少3家个人云服务提供商会将服务延伸至电视
如今,很多个人云服务都提供计算设备之间的内容访问,包括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一些设备供应商还实现了通过应用和Wi-Fi在电视机和移动设备之间进行内容共享,但是这类服务往往仅限于同个品牌的不同设备,且没有利用云。个人云服务将打破这种局限,真正实现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内容访问和共享。Gartner预计,到2014年,企业网站建设,至少会有3家提供商会将服务拓展至电视机。再往前发展,提供商会寻找新的实现差异化的领域,而支持电视机将是其中之一。同时,这也能提高用户体验,他们可以暂停使用某个设备,继续使用另一台设备。未来,这还可以超越媒体内容,允许用户打电话、阅读邮件及在没有计算设备时,通过电视机来回复信息。
■ 2016年,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等同于中国市场的移动PC出货量
在中国市场,平板电脑的价格正变得极为亲民。Gartner预测中国市场平板电脑的平均价格将从2011年的262美元下降至2016年的176美元。这个价格下跌将使得平板电脑更为亲民,成为比移动PC更加适用的个人设备。因此,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最终与移动PC出货量持平。Gartner预测,到2016年,中国市场的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达到5700万台,极为接近移动PC 5800万台的出货量。平板电脑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消费市场,很多不同的垂直市场也表现出对这一产品不断上升的需求,包括酒店、保险、金融、零售运输、教育等。
■ 2016年,70%的x86企业级服务器将实现虚拟化,其中30%会采用HVD工作负载
目前,全球有60%的x86企业级服务器工作负载实现了虚拟化,中国也将效仿这个模式。在该市场,x86工作负载虚拟化将从如今的10%左右增加到2016年的70%。与全球趋势类似,中国的服务器虚拟化市场增长主要受到数据中心节能、减少占地面积、服务器效用及发展私有云等因素的推动。未来几年,托管虚拟桌面工作负载的增长将超过其它服务器工作负载。而服务器虚拟化和托管虚拟桌面市场的增长将为虚拟技术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私有云服务提供商,尤其是这些已在中国建立本地业务、已经可以提供服务的提供商带来巨大机会。
■ 2016年,至少70%得到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共云服务提供商将被市场淘汰
中国政府的第12个5年计划将公共云计算列为国家级的战略技术,并在过去5年通过直接出资或者如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来鼓励该领域的投资。约10个省级政府将建设30个大型的数据中心,每个占地超过1000平米,以支持企业在当地提供公共云服务。从短期来看,很多政府介入的公共云计算服务数据中心将陆续上线,但其中大部分将不具备盈利能力,会在其有能力实现发展之前便被市场淘汰。那些成功生存的供应商将有机会展示一个盈利的业务模式或者创新的差异化领域。
政府应该在选择支持服务提供商时,对其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模式有更加严格的考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