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网站切忌食“洋”不化

 2017-05-11 13:05:03  网先生编辑部
#p#分页标题#e#

关于本土策略的理解,路岩认为:“本土策略,是企业在了解本土的经济政策、经济实力以及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后,制定的适合当地的企业客户需求的方案。”

    无论是从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客户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各方面来讲,企业信息化的首要方式是集中化管理。这就好像一个大家庭,老爷太太公子小姐各有所忙,不愿也没有时间处理琐碎却不得不做的小事上,这时管家就派上了用场。过去一个账本一切管家说了算,如今的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不仅是方便快捷,更是放心的透明管理。这也是近年来信息化内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虽漫长更新却快,既复杂资金又不足。看清信息化势在必行的宏观环境,也要分析自身实力,寻找切合实际的信息化服务运营商,找到贴心大管家,才不会导致形同摆设的信息化。

中小企业信息化遭遇两难

全球化和信息化——两股决定世界经济走向的强大力量,对急于改变命运的中国企业显得迫在眉睫。“全球化”成为中国商业圈的流行语,“信息化”则是现代企业必学课之一。

本土化服务挑战洋巨头

特别是占有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发展快变化多、资金少维护难是阻滞其企业信息化前进的主要因素。虽然如此,中小企业信息化在信息化技术成熟的推动下,需求也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应用过渡。这样一来,资金少但服务需求多,变化快且技术要求高这两大难题,使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遭遇了尴尬境地。

    众所周知,作为增长型行业,信息化运营服务企业,首先要依靠技术的进步、产品创新来吸引客户。而优质的服务,企业网站建设,是持久做“管家”的根本保证。诸如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交通出行、社会保障甚至农业发展,企业网站建设,都离不开信息化管理。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与理解又全然不同。我们的运营服务商,只有沉下心来潜入每个企业,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惑,才能真正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

业内专家将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难题归结两大点:一是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导致众多中小企业仅仅实现“半信息化”;二来对信息化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一见就头大,因为公司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处理这个问题。甚至由于类似的原因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处理半瘫痪状态,直至维护人员及时赶到。由此一来,信息化的真正实现在中小企业中显得尤为困难。

运营级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由于中国商业环境的特殊性,本土策略成为大家约定俗成的商业战略之一。然而,真正能够做到本土化的可谓少之又少。对外来企业而言,对中国政策环境及商圈规则缺乏足够的了解,摸爬滚打十几年也未必比在这里长大的本土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近日,在一次与媒体交流中,网先生业务副总路岩认为“这当中有风险,也有机遇。一个企业能否做好做扎实,在于其自身定位的信心以及坚持的能力。”针对目前信息化市场角逐中不乏IBM、HP这样的外资品牌,路岩提出“中国人的信息化,需要中国的运营专家”。

据业内分析,我国信息化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9.7亿元人民币,2007年-2013年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接近20%。仅商务类应用用户规模继续领涨,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但也有专家指出,中国信息化市场的需求固然强大,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对产业的影响也成为未知,而产业结构调整更成为当务之急。

某位知名企业家曾说“做ERP是找死,不做ERP是等死。”这足以说明了前几年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尴尬境地。穿“洋棉袄”一度曾为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热宠。然而,在与全球化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时,我们的中小企业,是否更应冷静地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完美搭档?而一味地追求“国际化”的信息化,却未必能找到体贴的“信息化棉袄”。

鉴于此,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的核心任务。中小企业需要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首先需要从技术着手,需有最先进的IDC数据中心,专业的电信级防火墙、防病毒网管等安全设施,保障成长型企业网络营销平台的“网络不断、系统不宕、应用不停、数据不丢”;先进的智能DNS和CDN技术实现了跨平台运营商网络加速,在多个电信运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骨干网络上部署CDN边缘分发节点,保证用户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任何时间的访问速度及质量。其次,便是在服务中减少企业烦恼,其在业内率先推出7×24小时不间断的运营维护服务,实时响应客户的需求,即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如此一来,企业与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之间,才能真正实现了24小时“贴心小棉袄”的亲密关系,使企业实现信息化而无后顾之忧。

专家指出,营销信息化市场呈现两大特点,论坛门户网站建设,一是随着营销业务的不断深入,系统的维护和功能扩展需求已经超过新建市场。二是国内不同行业营销信息化的应用水准差异巨大。这意味着整个产业需求对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企业提出了更精准的要求,未必是“最国际最贵”,而是“最贴切最适用”的区域化服务。